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缩写,最初是由美国的Gartner Group Inc.在90年代初提出的,是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是一套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先进管理平台。
ERP是基于ERP企业管理理念上的高度集成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是"一套将财会、分销、制造和其它业务功能合理集成的应用软件系统",是帮助企业实现自动化的新型企业管理模式。ERP的概念同时涵盖了管理思想、软件产品、管理系统。ERP概念层次如图1所示。
图1 ERP概念层次图
ERP不仅仅是信息系统,更是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
它通过充分管理企业的所有资源,为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创造最优的解决方案,最终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
ERP理论与系统是从MRP II发展而来的,它除继承了MRPII的基本思想外,还大大地扩展了管理的模块,融合了离散型生产和流程型生产的特点,扩大了管理的规范,实时地响应市场需求。MRP-II的核心是物流,主线是计划。伴随着物流的过程,同时存在资金流和信息流。ERP主线也是计划,但ERP己经将管理的重心转移到财务上,在企业整个经营运作过程中贯穿了财务成本控制的概念。总之,ERP极大地扩展了业务管理的范围及深度,包括质量、设备、分销、运输、多工厂管理、数据采集接口等。ERP的管理范围涉及企业的所有供需工程,是对供需链的全面管理。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即企业不但要依靠自己的资源,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ERP正是适应了这一市场竞争的需要,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
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ERP支持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精益生产LP (Lean Production)"的思想,即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起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组成一个企业的供应链。其二是"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的思想。当市场上出现新的机会,而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时,企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SE)",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这即是"敏捷制造"的核心思想。
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流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另一方面,ERP通过定义事务处理(Transaction)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从而实现了根据财务资金现状,可以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并进一步追溯所发生的相关业务。
企业资源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组资源和能力的集合,任何企业都拥有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独特资源(如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组织能力) ,当企业实施一项价值创造的战略,该战略同期未被任何现有或潜在的竞争对手实施的情况下,就认为该企业具有竞争优势。而只有该战略在同期内不能被竞争对手实施,且不能被其他企业所复制或模仿时,才能认为企业具有持续竞争优势。为了便于判断一种资源或能力是否能给企业带来持续竞争力,Mata在企业资源理论假设(资源不同质的分布于各个企业中;这些资源具有粘性,不会无成本地在企业之间转移)基础上,提出了分析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理论模型,如图2所示。由于此模型的四个条件:价值性(Valuable)、稀缺性(Rare)、模仿性(Imitability)、组织性(Organization)决定着企业资源持续竞争优势,从而它也被称为VRIO框架。
图2基于资源的持续竞争优势模型(VRIO框架)
根据上述模型的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模仿性和组织性分析,可知能够给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不是ERP系统本身,而是ERP实施过程中以及持续的ERP应用中所积累的管理技能。这种理论分析方法还有可能用于诸如BPR与持续竞争优势的分析,以取得何时、多大程度地进行客户定制的理论依据。鉴于ERP实施过程的复杂性与风险性、管理技能培养的独特性,企业务必要注重ERP 战略与企业战略的一致性,其一致性不仅体现在选型、定制、培训方面,还表现在系统的维护与管理上。